我是消化内科的一名护理人员,1996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先后获得院内“优秀护士”、“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07年参加梧州市工人医院护士岗位技能竞赛获一等奖;参加梧州市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获二等奖;2012年代表梧州市卫生系统参加“广西女职工护理岗位创新技能大赛”获“临床护理三等奖”及“优秀奖”;2012年梧州市“优质服务先进个人”、“梧州市巾帼建功标兵”、“广西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的背后,是我倾情的付出以及对护理独特的理解。
护理,我理解为“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消化内科是个鲜血淋淋的科室,充满着血腥味与粪臭味。记得第一次碰到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时,我被吓得半死。那是一位40来岁的女病人,前一分钟还平静地躺着,下一秒鲜血就如喷泉一样哗哗往外涌,迅速染红了被褥,浸透了床垫,家属在一边也吓傻了。我强压内心的恐惧,一边安慰病人及家属,一边配合医生抢救……后来病人止住了血。可我永远也忘不了她看我的眼神,那是一双卸下了所有心理防备,对你生死相托的无助的渴望活下去的眼神。那眼神告诉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当履行的职责。
护理有时候也需要一种精神——唯宽可容人,唯厚可载物。一个人生病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容易将个人压力转向护士,冲护士嚷嚷,发脾气那是常有的事。一次一名急腹症患者入院,我一边扶他上床,一边告诉他:先躺着休息,不要吃东西,现在去帮你叫医生。话还没说完,着急上火的家属就一把把我推开,嚷嚷着说:你会不会做护士,你叫他别吃东西有什么用,赶紧给他打止痛针啊。这时我能跟他们急吗?我想作为护理人员除了要忍耐更要通过心理护理知识,指导病人及家属获取对疾病的正确理解及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护理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创新。内镜技术是消化内科发展的前景,科室的ERCP一直缺乏熟练的操作配合者,有的护士怕辐射,不肯去。当主任让我承担这项工作时,我也直打颤,害怕我这个从来没接触过内镜操作的病房护士能做得好吗?第一例ERCP术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反反复复记操作流程,导丝进入胆管后该怎么做,网篮该什么时候打开。第一例就这样顺利完成,以后的每次手术后我都会总结经验,来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及解决特殊情况的本领。而今科室也有护士主动地参与到这项操作中来。
护理需要不惜劳苦,更要以身作则。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我已习惯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临床服务工作,习惯了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习惯了坚守在病人的身旁,习惯了劳累。习惯已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职业素养。作为一名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更需要比一般护士多花十倍的精力和体力完善许许多多细节工作,你除了服务于病人,也服务于护士。消化内科病房布局散,住床率高,病人数多,15名护理人员经常要承担70名病人的护理工作,遇上夜班一名护士管理70名患者,再入院1-2个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护士的压力可想而知,许多护士会经常累得抱怨、想哭。作为管理者除了安慰鼓励,更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科室有情况时随叫随到,重危病人抢救走在前头。唯有有这样才能带领科室人员团结友爱,奋发向上。
护理的另一层意义是责任和担当。“健康所系,生命所托”,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每天面对被病痛折磨的面孔,听到的痛苦呻吟,看到的焦虑面孔,心里充满无限的同情。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静脉穿刺、抽血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肌肉注射尽量做到无痛注射,可是当针头刺入皮肤的那一刻怎么会不痛呢?我们开始琢磨进针的手法、注意力的转移等方式来减轻病人的痛苦。
护理也可以很愉快,因为工作的价值被认同。护理工作干久了,你会发觉病人其实也很可爱。许多病人刚来科室时胡子拉碴,护士会跟他说:住院要注意清洁,等会帮你把胡子刮了。病人会憨厚的笑道:你们护士还管我胡子啊。楼道里撞见病人,还没看见他呢,他已经跟你打招呼了:喂,今天偷懒了,比昨天晚到。这时你会觉得做护士也很好。常有慢性患者每年都要来个两三次,他们跟护士已熟络得象亲人,晚上睡不着就来护士站陪护士聊聊,有什么心事也愿意说给护士听,还会向新来的病人介绍这个护士叫什么,那个护士小名是什么。护士也打心眼里爱病人,当病人离去时护士会黯然伤神,而当大家在一起想起这些病人时也会心酸。
最后以冰心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消化内科 苏中英)